杜郎口教学模式
三个特点:立体式、大容量、快节奏。 立体式———目标任务三维立体式,任务落实到人、组,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,集体智慧 充分展示。 大容量———以教材为基础,拓展、演绎、提升,课堂活动多元,全体参与体验。 快节奏———单位时间内,紧扣目标任务,周密安排,师生互动,生生互动,达到预期效果。
三大模块:预习—展示—反馈。 预习———明确学习目标、生成本课题的重、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。 展示———展示、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,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。 反馈———反思和总结,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,突出“弱势群体”,让他们说、谈、演、写。“兵教兵”“兵练兵”“兵强兵”。
六个环节:预习交流、明确目标、分组合作、展示提升、穿插巩固、达标测评。 预习交流、明确目标环节———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,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。 分组合作———教师口述将任务平均分配到小组,一般每组完成一项即可。 展示提升———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,对本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、分析。 穿插巩固———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,对本组未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。 达标测评———教师以试卷、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。
杜郎口中学的创新课堂可以用三句话概括:动态的课堂、情感的课堂、成果的课堂。 动态的课堂,就是生生之间、师生之间、组组之间、男女之间、优差之间,全方位、立体式互动,让课堂真正成为愉快求知的殿堂。 情感的课堂,就是让学生沉浸陶醉于教学情境之中,浮想联翩,声情并茂。何海燕老师在讲《天下父母心》一文时,由于情感过分投入,学生们被感动得泣不成声。 成果的课堂,就是做到学以致用,要有精品意识,要求每节课后,学生都要做成果记录,在日积月累中提高自己。 开放的课堂放飞着学生的理想,老师们也同样伴随着开放在成长。看看他们“教师业务论坛”所讨论的题目,你就会感受到老师们的收获:“我的课堂程序与学生活动”“我的工作态度与质量关”“谈预习”“有感于学生评教”“我与榜样的差距与对策”“怎样看待别人提不足”“我对上过的一堂课的回顾与反思”…… 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茌平县杜郎口中学,用8年的时间探索出开放的教学模式,解决了课堂创新怎么搞的疑难问题,为课堂教学改革,特别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学改革开启了新思路。 开放是他们的办学理念,开放是学校生存、发展的基石,开放成为杜郎口中学建设者泼墨未来的大手笔。
|